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8.14)
库课网校
单选题
1.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立的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2.通过一次测验,高水平学生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能得低分,说明这次测验的()的指标高。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是()。
A.班级教学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活动管理
D.班级组织建设
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不受制于教学策略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5.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项 A,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选项 B,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选项 D,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 C 选项。
2.【答案】D。
本题考查对教学测验指标的理解。设计和编制任何一种测验,都必须使其在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方面达到一定要求,即起码达到有效、可信,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它反映着测验与被试实际水平的相符合程度,如果在某道题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学生的实际水平高,得分低就意味着实际水平低,那么该测验就有较高的区分度。题干中,“高水平学生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能得低分”体现了测验与被试实际水平的相符合程度,故本题选 D。A 项信度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对测量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的估计。B 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C 项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ABC 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 D。
3.【答案】D。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而班级管理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因此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班级组织建设。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包括: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②以班长或学习委员、课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③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B 选项,班级制度管理。班级的制度可以分为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前者通常体现并受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是每一个班级都应当遵守和服从的;后者是班级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不同、班级的舆论、习惯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约定成俗的非常规管理。在班级的制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重视成文制度在班级建设中引导、调节、评价的作用,同时更要重视非成文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灵活、柔性的管理作用,发挥其弥补成文制度不足的重要作用。C 选项,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班级管理者组织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会只有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更快形成,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质。ABC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 D 选项。
4.【答案】D。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策略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但又与方法难以分开,它对具体的行动有整体的考虑和规划,又在主观意识控制下实施具体的方法。如果说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那么教学策略则是整体性、规划性和监控性的。故本题答案选 D。
5.【答案】A。
发生在 18 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论争。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归结起来说: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故本题答案选 A。
相关推荐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6.5)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6.4)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6.3)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31)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9)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8)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7)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4)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3)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2)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1)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20)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7)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6)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5)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4)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3)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10)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9)
-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5.8)